新闻中心
2024年1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西安市被确定为15个示范城市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为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对照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要求,在省知识产权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深入结合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实际,广泛征求各区县和相关部门的意见,牵头组织形成了《西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8月6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方案》,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整体部署、提高法治化水平、强化全链条保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区域内对外交流合作、维护国家安全等六个方面提出17条“硬核”措施,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建设期满,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保护机制更加健全、保护效能显著提升,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创新和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加强“户县葡萄”“阎良甜瓜”“临潼石榴”“周至猕猴桃”等地理标志保护
西安市将出台《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推动知识产权法治化建设。加强对新业态、新领域、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研究,构建支撑全面创新的政策体系,修订《西安市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实施细则》,制定出台《西安市进一步加快专利转化运用若干措施》,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保护。
《方案》提出,依托“西安智慧市监一体化平台”建设,探索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互联网+指挥”“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执法”新模式,系统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闭环。建立涵盖线索移交、现场检查、立案调查、案件审理、执法监督等全环节、全流程的行政执法标准化体系。建立西安版权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作品)保护机制,设立侵权盗版线索投诉举报专线,制定重点企业和产品(作品)保护名单。将植物新品种保护纳入年度“林长制”考核重要内容,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开展“户县葡萄”“阎良甜瓜”“临潼石榴”“周至猕猴桃”等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地理标志产品侵权假冒行为。强化商贸流通领域及会议、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重点市场关注名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源头治理,对多发性、区域性、行业性侵犯知识产权突出违法犯罪行为开展集中打击治理,形成高压严打态势。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制度,分批次开展技术调查官遴选,全市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人才库专家将超过100人。
实现知识产权快速确权 快速协同保护
《方案》提出,强化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围绕西安重点产业链,发挥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两个国家级中心的带动作用,培育壮大仲裁机构、调解组织和公证机构,加强专业仲裁员队伍建设,提升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工作能力,实现知识产权快速确权、快速协同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沟通机制,出台《西安市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规范》,进一步贯通部门和区域间协同保护通道。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制度改革,强化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机制建设,研究制定《西安市关于建立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严厉惩戒各类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破案率提升10%。强化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特殊标志、官方标志、奥林匹克标志等领域联合执法和联动机制建设,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
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机制。搭建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将诉前调解、行业协会调解与司法确认相结合,建立知识产权多元解纷“快车道”。推动知识产权诉讼与调解、仲裁有效衔接机制,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仲裁、行政裁决渠道快速化解纠纷。积极开展“蓝天”专项行动,加大对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以及恶意诉讼等行为处罚和信用监管力度,建立重复侵权、故意侵权企业名录社会公布制度,打击行业恶性无序竞争。
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在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方案》提出,推行西安知识产权“网格化+智慧化”监管模式,应用“网格化”理念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全市智慧监管“一张网”。
深化司法领域改革创新。实施西安市司法裁判质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规范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标准,实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探索建立“巡回审理+委托调解+技术调查+专家咨询”工作模式,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审限内结案率大于95%。深入推行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模式,统一裁判标准,提升知识产权案件裁判专业化水平。大力推进新技术在打击刑事犯罪方面的应用,提升侦办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的效能。
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向一线延伸。全市布局建设240家各类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将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延伸到企业发展一线,为创新主体提供“点对点”服务。
建立涉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西安市将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交流。围绕自贸区西安核心片区,运用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长安号中欧班列(西安)开展与中亚五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交流,形成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跨国合作新机制。充分运用杨凌农高会、中国国际商标节等平台,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交流,助力城市群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常态化开展中欧班列“长安号”产品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强化对输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商品的监管,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建立涉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以工作站为基点,强化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警方的国际执法合作,更好保护“走出去”企业的海外利益。
在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方面,《方案》提出,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围绕西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校企共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与保护中心,强化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建设,在重点企业中试行推广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合规管理规范。加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从事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出口企业,实现“一企一策”精细培塑,引导有保护需求的企业积极申请知识产权备案,促进西安市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工作。建立海外维权专家库,提供知识产权海外申请、布局和维权援助等公益性服务。
(来源:西安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