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专区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根本上取决于仪器的精确度,而校准工作则是维系这一精确度的核心步骤。校准周期的科学设定以及强制检定与自愿校准的明确区分,直接关系到实验室运作的规范性。本文将系统阐述实验人员必须掌握的仪器校准关键要点,为实验室设备的高效管理提供切实支持。
一、实验室仪器校准相关问题
标准文件中关于校准周期如何解释
CNAS-CL01:2018标准第7.8.4.3条款明确指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标识不得载明校准周期的推荐意见,除非已与客户签订书面协议。
这表明校准服务机构无权直接建议周期,实验室必须依据仪器的具体使用状况,遵循科学性、经济性和量值准确性的准则自主制定周期。在此过程中,应安排期间核查,若监测到仪器性能波动,必须及时实施重新校准。
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
校准周期的重要性
校准周期(即确认间隔)是评估计量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在用测量仪器的合格率。唯有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校准周期,方能确保科研与生产活动的顺畅开展。
校准周期不合理的影响
若周期设置过长,可能导致仪器失准,引发实验数据偏差;
若周期设定过短,则会造成校准资源的无谓消耗。
因此,校准周期须依据仪器实际使用动态调整:单个周期结束后应立即校准,有效期内还需进行随机抽查,并据此优化后续周期长度。
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
需兼顾双重原则:
确保周期内仪器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处于最低水平;
实现经济合理性,将校准成本控制在最优范围。
这要求通过积累实测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最终确定最佳周期。
必须按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校准吗?
并非绝对。用户使用场景差异显著,机械套用规程未必能保障所有仪器合格。应基于实际使用条件灵活确定,但必须确保方法合理、科学且经济。
注意:随意缩短周期将导致资源浪费,过度延长周期则可能因仪器失准埋下隐患。
确定校准周期的具体依据
使用频率:使用越频繁,仪器性能衰减越快,周期宜相应缩短;
测量精度需求:精度要求越高,周期可适度缩短,避免脱离实际追求过高精度;
维护水平:维护措施越完善,周期可适当延长;
仪器特性: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的设备,周期应设置较短;
质量影响程度:对产品质量影响显著或具有特殊要求的仪器,周期需进一步缩短。
如何科学地确定校准周期?
统计法:按仪器结构、可靠性等特征分组,初步设定周期。统计周期内超差或不合格比例:比例偏高则缩短周期,比例偏低可延长。若某组仪器特性异常,需重新分组调整。
小时时间法:以累计工作小时数为周期基准,通过计时器实时监控,达规定值即触发校准。
优点:与使用时长直接关联,便于自动追踪;缺点:无法监测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漂移,且计时器安装与监管成本较高。
比较法:比对同一仪器多次校准数据,若连续多个周期均符合允许范围,可延长周期;若出现超差,则需缩短周期。
图表法:每次校准选取关键校准点,按时间序列绘制变化曲线,计算周期内有效漂移量,据此推算最优周期。
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自行设定吗?
可以,但必须提供充分依据。ISO/IEC 17025标准规定校准证书不得包含周期建议(除非存在协议或法规强制要求)。周期调整需提交数据支撑,否则在审核中可能无法通过。
校准相关问题应咨询仪器供应商吗?
不推荐。校准机构无法掌握仪器使用频次、环境等细节,所提周期建议可能失当(例如同一钢尺,日常高频使用与低频使用周期应有差异)。企业实验室与第三方实验室要求不同,后者因资质认证需求可能涉及更多检定项目。
校准周期与期间核查有何关联?
校准周期内,若设备经历维修、更换核心部件或位置迁移,必须重新校准;同时需执行期间核查以维持设备稳定性。自定义周期不得超出国家法定上限,且须通过期间核查验证设备状态。周期并非越长越佳,时间延长将导致测量不确定度增大。
小结
计量校准是提升实验室效能的关键环节,校准周期的确定必须紧密结合仪器实际使用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的周期既能保障量值准确可靠,又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二、实验室哪些器具需要强制检定?
哪些需要校准?
核心区别
强制检定: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仅适用于特定用途及类型的仪器;
校准:属自愿行为,适用于除强制检定外的所有仪器设备。
强制检定的条件
需同时满足:
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未来可能扩展至法定评价、公正计量);
属于以下61种强制检定器具范畴。
强制检定的61种计量器具
1.尺
2.面积计
3.玻璃液体温度计
4.体温计
5.石油闪点温度计
6.谷物水分测定仪
7.热量计
8.砝码
9.天平
10.秤
11.定量包装机
12.轨道衡
13.容重器
14.计量罐、计量罐车
15.燃油加油机
16.液体量提
17.食用油售油器
18.酒精计
19.密度计
20.糖量计
21.乳汁计
22.煤气表
23.水表
24.流量计
25.压力表
26.血压计
27.眼压计
28.汽车里程表
29.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
30.测速仪
31.测振仪
32.电度表
33.测量互感器
34.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量仪
35.场强计
36.心、脑电图仪
37.照射量计(含医用辐射源)
38.电离辐射防护仪
39.活度计
40.激光能量、功率计(含医用激光源)
41.超声功率计(含医用超声源)
42.声级计
43.听力计
44.有害气体分析仪
45.酸度计
46.瓦斯计
47.测汞仪
48.火焰光度计
49.分光光度计
50.比色计
51.烟尘、粉尘测量仪
52.水质污染监测仪
53.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
54.血球计数器
55.屈光度计
1999年1月19日增加:
56.电子计时计量装置:电话计时计费装置;
57.棉花水份测量仪:棉花水份测量仪;
58.验光仪:验光仪、验光镜片组;
59.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
2001年增加:
60.燃气加气机:燃气加气机;
61.热能表:热能表。
附: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仪器校准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石,科学设定校准周期并清晰界定强制检定与校准范围,既能确保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又能优化实验室管理效率。实验人员应综合考虑仪器特性、应用场景及法规要求,严谨执行校准工作,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