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不断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关键也是“两个结合”。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华传统历史观的结合,阐明了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逻辑。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其是非曲直,避免以今非古、以偏概全;必须自觉运用好“两个结合”这一“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以中华文明特性和中华文化认同为基础,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为根本,以交往交流交融和社会互嵌为联结,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方法,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 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以马为魂”、“以中为根”、“以西为镜”、以“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为根本方法,研究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历史底蕴、文明内涵和独特优势,着力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对西方民族学理论开展“起底式的反思”,积极建构中国特色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的建设,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转化为教材,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以学术讲政治、以历史释原理,建构中华民族历史新叙事,系统性讲好“多元与一体”故事、“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故事、“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故事、“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等。 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需要进一步辨析和批驳各种错误史观。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有诸多著名学者再三强调“史权”即历史话语权之于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龚自珍提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熊十力认为:“凡一国之历史,其对于民族思想之指示与民族力量之启发,恒于不知不觉之间,隐操大柄。”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地反对与批驳形形色色错误的民族历史观。如虚无主义民族史观,谎称中华民族只是“现代的发明”和“想象的共同体”,罔顾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作为民族实体的事实;如大汉族主义及地方民族主义历史观,将本民族视为或直接等同于或根本外在于中华民族,犯了片面、割裂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的错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诸多来自域外、披着所谓“纯学术”外衣的错误乃至反动民族史观,无一例外试图将中国说“小”、将中华民族发展史说“短”,挑唆汉族与少数民族对立,解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观,为分离主义提供理论依据。只有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才能从根本上戳穿错误史观的谎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有力思想保障。 千百年来,大一统作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划下了分裂不可为、统一不可违的民族大义和政治底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必然要求,而以“五个共同”为科学内涵的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指导,学好用好中华民族发展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以中华民族大团结聚力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